在 $x$ 处取 $dx$ 的宽窄条,可视为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荷密度为 $λ=σdx$ ,
则在 $p$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dE=\frac{λ}{2πε_{0}x} $$
$$E=\int\,dE=\int_d^{d+l} \frac{σ}{2πε_{0}x}dx=\frac{σ}{2πε_{0}}\ln\left(\frac{d+l}{d}\right)$$
方向向左
小红在二维平面上有$n$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给定正整数 ( n ) 时,集合 ( S = {i \oplus j \mid 1 \leq i, j \leq n} ) 的最小缺失非负整数(mex)。
分析步骤
- 理解 XOR 的性质:
- XOR 运算 ( i \oplus j ) 的结果范围在 ( 0 ) 到 ( 2^{\lceil \log_2(n) \rceil +1} - 1 ) 之间。
-
对于任意 ( i ),都有 ( i \oplus i = 0 ),所以 ( 0 ) 总是在集合 ( S ) 中。
-
确定 mex 的模式:
- 对于 ( n = 1 ) 和 ( n = 2 ),集合 ( S ) 为:
- ( n = 1 ): ( S = {0} ),所以 ( \text{mex}(S) = 1 )。
- ( n = 2 ): ( S = {0, 3} ),所以 ( \text{mex}(S) = 1 )。
-
对于 ( n \geq 3 ),mex 的结果遵循以下模式:
- 当 ( n ) 达到或超过某个 ( 2^k + 1 ) 时,mex 会跳到下一个 ( 2^{k+1} )。
- 具体来说:
- 如果 ( n ) 小于 ( 2^k + 1 ),则 ( \text{mex}(S) = 2^k )。
- 如果 ( n ) 大于或等于 ( 2^k + 1 ),则 ( \text{mex}(S) = 2^{k+1} )。
-
确定具体的计算步骤:
- 步骤 1: 对于每个测试用例,读入 ( n )。
- 步骤 2: 如果 ( n \leq 2 ),则输出 ( 1 )。
- 步骤 3: 否则,找到最大的 ( k ) 使得 ( 2^k \leq n )(即 ( k = \lfloor \log_2(n) \rfloor ))。
- 步骤 4: 检查 ( n ) 是否大于或等于 ( 2^k + 1 ):
- 如果是,则 ( \text{mex}(S) = 2^{k+1} )。
- 否则,( \text{mex}(S) = 2^k )。
实现代码(以 Python 为例)
import math
def compute_mex(n):
if n <= 2:
return 1
m = n.bit_length() - 1 # floor(log2(n))
power_m = 1 << m # 2^m
if n >= power_m + 1:
return 1 << (m + 1) # 2^(m+1)
else:
return power_m # 2^m
t = int(input())
for _ in range(t):
n = int(input())
print(compute_mex(n))
解释
n.bit_length() - 1
: 计算 ( \lfloor \log_2(n) \rfloor ),即找到 ( m ) 使得 ( 2^m \leq n < 2^{m+1} )。1 << m
: 计算 ( 2^m )。- 根据 ( n ) 是否大于或等于 ( 2^m + 1 ),决定输出 ( 2^m ) 还是 ( 2^{m+1} )。
- 对于 ( n \leq 2 ),直接返回 ( 1 )。
示例
考虑几个示例来验证:
-
输入:
5 1 2 3 4 5
-
输出:
1 1 4 4 8
-
解释:
- ( n = 1 ) 和 ( n = 2 ) 时,mex 都是 ( 1 )。
- ( n = 3 ) 和 ( n = 4 ) 时,mex 是 ( 4 )。
- ( n = 5 ) 时,mex 跳到 ( 8 )。
这样,我们可以高效地计算出每个测试用例的 mex 值,即使 ( n ) 的范围很大(( 1 \leq n \leq 10^{18} ))。
这段代码实现了二叉树的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使用了非递归的方法,通过一个栈来辅助遍历过程。遍历过程中,每访问一个节点时,会调用传入的Visit
函数来处理节点的数据。
让我们逐行详细解析这段代码,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各个部分的作用。
函数签名
Status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Status(*Visit)(TElemType e))
Status
:函数的返回类型,通常是一个枚举类型,用于表示操作的结果(例如成功或失败)。InOrderTraverse
:函数名称,表示中序遍历。BiTree T
:参数,表示要遍历的二叉树的根节点。Status(*Visit)(TElemType e)
:函数指针参数,指向一个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TElemType
类型的参数,并返回一个Status
类型的值。这个函数用于处理遍历过程中访问到的每个节点的数据。
函数实现
{
InitStack(S);
Push(S, T);
while(!StackEmpty(S))
{
while(GetTop(S, p) && p)
Push(S, p->lchild);
Pop(S, p);
if(!StackEmpty(S))
{
Pop(S, p);
if(!Visit(p->data)) return ERROR;
Push(S, p->rchild);
}
}
}
1. 初始化栈
InitStack(S);
Push(S, T);
InitStack(S)
:初始化一个栈S
,用于辅助遍历过程。栈用于存储待访问的节点。Push(S, T)
:将二叉树的根节点T
压入栈中,作为遍历的起点。
2. 外层循环:遍历栈中的节点
while(!StackEmpty(S))
{
// 内层循环和后续操作
}
while(!StackEmpty(S))
:只要栈不为空,就继续执行遍历。这保证了所有节点都能被访问到。
3. 内层循环:遍历左子树
while(GetTop(S, p) && p)
Push(S, p->lchild);
GetTop(S, p)
:获取栈顶元素并赋值给指针p
,但不弹出栈顶元素。&& p
:检查当前节点p
是否为非空。Push(S, p->lchild)
:将当前节点的左子节点压入栈中。
作用:不断向左子树深入,将所有左子节点压入栈中,直到遇到没有左子节点的节点。
4. 弹出栈顶节点
Pop(S, p);
Pop(S, p)
:弹出栈顶元素,并将其赋值给指针p
。此时p
指向的是最左下的节点。
5. 检查栈是否为空并进行处理
if(!StackEmpty(S))
{
Pop(S, p);
if(!Visit(p->data)) return ERROR;
Push(S, p->rchild);
}
-
if(!StackEmpty(S))
:检查栈是否为空,确保还有节点需要处理。 -
Pop(S, p)
:再次弹出栈顶元素,赋值给p
。此时p
是当前访问的节点。 -
if(!Visit(p->data)) return ERROR;
:调用传入的Visit
函数处理当前节点的数据。如果Visit
函数返回失败状态(即非真),则立即返回ERROR
,终止遍历。 -
Push(S, p->rchild)
:将当前节点的右子节点压入栈中,以便在之后访问右子树。
6. 函数结束
函数在完成所有节点的遍历后,会自动结束。如果在遍历过程中没有遇到错误,函数可能会返回一个表示成功的状态(例如OK
),尽管这在代码中没有明确体现,建议在函数末尾添加一个成功返回。
代码优化与改进建议
- 初始化栈和变量声明:
- 代码中使用了栈
S
和指针p
,但未显示其声明和初始化。应确保在使用前正确声明和初始化这些变量。
c
Status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Status(*Visit)(TElemType e))
{
SqStack S; // 假设栈类型为SqStack
BiTree p;
InitStack(S);
Push(S, T);
// ...其余代码
}
- 处理空树的情况:
- 如果传入的树
T
为空,应直接返回,例如:
c
if (T == NULL) return OK; // 或其他适当的状态
- 函数返回值:
- 当前代码在成功完成遍历后没有返回任何值,可能导致未定义行为。应在函数末尾添加一个成功的返回值。
c
return OK;
- 避免重复弹出栈:
- 代码中在内层循环后和
if(!StackEmpty(S))
条件内都进行了Pop(S, p)
操作,这可能导致栈元素被弹出两次。应检查逻辑是否正确,确保每个节点只被弹出一次。
可能的修正:
c
while(!StackEmpty(S))
{
while(GetTop(S, p) && p)
{
Push(S, p->lchild);
}
Pop(S, p); // 弹出最左下的节点
if(p)
{
if(!Visit(p->data)) return ERROR;
Push(S, p->rchild);
}
}
中序遍历的工作原理
中序遍历按照左子树 -> 根节点 -> 右子树的顺序访问二叉树的所有节点。具体步骤如下:
- 访问左子树:从根节点开始,尽可能深入左子树,直到遇到没有左子节点的节点。
- 访问根节点:处理当前节点的数据(调用
Visit
函数)。 - 访问右子树:转向当前节点的右子树,重复上述步骤。
通过使用栈,代码模拟了递归的行为,实现了中序遍历的非递归版本。
代码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让我们结合一个具体的二叉树示例和完整的代码示例进行说明。
假设的二叉树结构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TElemType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
} BiTNode, *BiTree;
完整的中序遍历函数
typedef enum { ERROR, OK } Status;
// 假设栈的实现
typedef struct {
BiTree data[MAX_SIZE];
int top;
}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
S.top = -1;
}
bool Push(SqStack &S, BiTree node) {
if (S.top >= MAX_SIZE - 1) return false;
S.data[++S.top] = node;
return true;
}
bool Pop(SqStack &S, BiTree &node) {
if (S.top == -1) return false;
node = S.data[S.top--];
return true;
}
bool StackEmpty(SqStack S) {
return S.top == -1;
}
bool GetTop(SqStack S, BiTree &node) {
if (StackEmpty(S)) return false;
node = S.data[S.top];
return true;
}
Status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Status(*Visit)(TElemType e)) {
if (T == NULL) return OK; // 处理空树
SqStack S;
BiTree p = T;
InitStack(S);
while (p != NULL || !StackEmpty(S)) {
// 一直向左走,将路径上的节点压入栈
while (p != NULL) {
Push(S, p);
p = p->lchild;
}
// 弹出栈顶节点
Pop(S, p);
// 访问节点
if (!Visit(p->data)) return ERROR;
// 转向右子树
p = p->rchild;
}
return OK;
}
解释
- 栈的实现:
- 使用顺序栈(数组)来存储节点指针。
-
提供初始化、压栈、弹栈、检查栈空和获取栈顶元素的函数。
-
中序遍历函数:
- 空树检查:如果传入的树为空,直接返回
OK
。 - 使用指针
p
:指向当前处理的节点,初始时指向根节点T
。 -
外层
while
循环:继续遍历,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 内层
while
循环:不断深入左子树,将路径上的节点压入栈中。 - 弹出栈顶节点:当无法再深入左子树时,弹出栈顶节点,并访问其数据。
- 访问后转向右子树:将指针
p
指向当前节点的右子树,继续遍历。
- 内层
-
访问节点:
- 调用
Visit(p->data)
处理当前节点的数据。 - 如果
Visit
返回ERROR
,则终止遍历并返回错误状态。
总结
这段代码通过使用栈实现了二叉树的中序遍历,避免了递归带来的函数调用开销。通过传入一个Visit
函数指针,遍历过程可以灵活地处理每个节点的数据,例如打印节点值、统计节点数等。理解这段代码需要对栈的操作和二叉树的中序遍历有一定的掌握,建议结合具体的例子和调试工具进一步学习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