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 模型在深度学习领域,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以下是其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
背景:
在 Transformer 出现之前,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更先进的版本,如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是处理序列任务的主流架构,例如机器翻译和文本生成。
这些模型逐步处理序列,因此其本质是序列化的,这限制了它们的并行化能力。 -
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 模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注意力机制的引入。注意力机制最初被提出来用于改善序列到序列的任务,它使模型在产生输出时能够关注输入数据的不同部分。本质上,它使网络能够根据它们的重要性“关注”输入的不同部分。
对于长序列,注意力机制极大地提高了 NLP 任务的性能,因为它比 RNN 更有效地捕获了长距离依赖。 -
Transformer 模型 (2017):
Transformer 架构首次在 2017 年的开创性论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中由 Vaswani 等人提出。
它完全放弃了循环层,仅依赖于注意力机制,特别是一种名为“多头自注意力”的新型变体。这使得 Transformer 高度并行化,导致了训练速度的提升。
该论文还引入了位置编码的概念,这使模型可以考虑序列中单词的位置,因为架构本身是排列不变的。
Transformer 很快在各种 NLP 基准测试中成为了新的标杆。 -
BERT 和其变体 (2018 年及以后):
2018 年,Google 推出了 BERT(双向编码器表示从 Transformers),将 Transformer 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BERT 革命性地通过在大型语料库上预训练一个大型 Transformer 模型,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
在 BERT 之后,提出了许多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变体和模型,如 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T5 (Text-to-Text Transfer Transformer),RoBERTa,XLNet 等。
这些模型在各种 NLP 基准测试中都设定了新的标准。 -
超出 NLP 的应用:
虽然最初是为 NLP 任务设计的,但 Transformer 架构已被适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计算机视觉(例如 Vision Transformer)甚至蛋白质结构预测(例如 DeepMind 的 AlphaFold)。 -
优化和发展:
随着 Transformer 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开始专注于其优化,以解决计算成本、模型大小和培训效率等问题。这导致了诸如知识蒸馏、修剪和量化等技术的发展,以创建适合边缘设备的较小 Transformer 模型。
为了处理更长的序列并减少内存需求,提出了架构的变化,如稀疏注意模式和可逆层。 -
挑战和持续的研究:
尽管它们功能强大并已证明其有效性,但 Transformer 还是面临着挑战。它们有很多参数,因此需要很多资源。自注意力中关于序列长度的二次复杂性可能是非常长序列的一个限制因素。
在我最后一次的训练截止日期(2021 年 9 月)之前,研究仍在进行中,旨在解决这些挑战并进一步提高 Transformer 的能力。
总之,自 2017 年引入以来,Transformer 模型从根本上重塑了深度学习的格局,并在一系列应用中推动了显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