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词汇中英对照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移动通信技术
cellular:蜂窝
reduced latency:减少了的延迟
increased system capacity:增加了的系统容量
data mining:数据挖掘
put forward(new challenges):提出(新的挑战)
the era of big data:大数据时代
real-time data mining algorithms:实时数据挖掘算法
the accumulation of large data:大数据的积累
the universality of big data:大数据的普遍性
unmanned driving:无人驾驶
speech recognition:语音识别
has been promoted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
oriented to:面向…
multimedia learning:多媒体学习
audiovisual:视听
pattern recognition:模式识别
accessing data:访问数据
compiler:编译器
advanced/high-level computer languages:高级计算机语言
assembly language:汇编语言
the machine code in the 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中的机器代码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多态
1.封装: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2.继承:将子类存在共性的东西,把它抽取出来放到父类里面
3.多态:子类重写父类方法,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不同的响应
数据结构与算法
1.贪心算法:
不从总体上考虑最优解,而是由局部最优解得到全局最优解,这类方法不是对所有问题都适用
2.动态规划算法:
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子问题的解,遇到重复的子问题,将记录的解和当前的解比较,将最优解更新,最后得到全局最优解,是自底向上的
3.分治算法:
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然后递归解决,最后合并,是自顶而下的
4.循环和递归效率哪个高?
递归实际上通过工作栈实现的,多次调用开销很大
循环结构速度快,但有些问题只能通过递归实现比较简单,例如斐波那契数列
5.二叉树 和 度为2的树:
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的树结构
度为2的树是每个结点最多两棵子树,并且至少有一个结点有两棵子树
6.满二叉树:
每一层的结点都有两棵子树,除了最后一层均没有子树
7.完全二叉树:
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一层至倒数第二层满足满二叉树,最后一层可以不完全填充,但是最后一层的叶子结点必须左对齐
8.二叉排序树/二叉查找树:
二叉排序树满足,若根结点的左子树非空,则左子树的所有节点均小于根结点的值,若根结点的右子树非空,则右子树的所有节点均大于根节点的值,左、右子树也都是二叉排序树
9.平衡二叉树:
根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绝对值不大于1,并且左右子树也都是平衡二叉树
10.B树:
多路平衡查找树,查找关键字时,从根结点开始,若根结点有关键字,即查找成功,否则,可以确定查找的关键字在第k、k+1个关键字之间,继续查找
11.B+树:
可用于Mysql数据库、文件系统。分支结点只存储索引信息,数据都放在叶子结点上。查找时,当发现索引信息和关键字信息一致时,不停止查找,一直查到关键字所在的叶子结点为止
12.DFS(深度优先搜索):
利用栈,一条路走到底
13.BDF(广度优先搜索):
利用队列,以当前结点所连接的所有结点进行扩展
14.迪杰斯特拉算法:(贪心)
第一步:初始化,将起点到所有点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将起点到起点的距离设置为0
第二步:循环n次,每次循环中:
寻找“当前还没有确定最短路的点”中,距离起始点最小的点
利用该点,更新起始点到所有点的距离
15.弗洛伊德算法:(动态规划)
第一步:设置所有两点之间的距离,若两点之间有边相连,设置距离为边的权值,否则设置为无穷大
第二步:循环n次,对于每一点顶点u和v,观察是否存在一个顶点w,使得u到w、再从w到v的距离比u到v的距离更短,若更短则更新
16.冒泡排序:
17.快速排序:
18.选择排序:
19.直接插入排序:
20.希尔排序:
操作系统
1.内核态和用户态:
操作系统两种运行级别。
用户态可以执行非特权指令。
内核态可以执行非特权、特权指令。
用户态–>内核态:系统调用
内核态–>用户态:设置程序状态字PSW
2.中断: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意外情况需主机干预时,机器能自动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并转入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被暂停的程序继续运行。
3.内中断:故障、陷入、终止
外中断:I/O中断
4.PCB:
进程控制块,存放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
5.进程、线程
6.同步、互斥
7.进程通信方式:
共享存储、消息传递、管道
8.死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阻塞的现象
死锁必要条件:互斥、请求与保持、不剥夺、循环等待
9.预防死锁:破坏快死锁的必要条件
避免死锁:判断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果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就一定不会发生死锁
10.分页和分段:
分页: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区域,
分段:按照逻辑信息,地址空间划分为若干段
11.CPU寻址:指令寻址、操作数寻址
指令寻址:顺序寻址、跳跃寻址
操作数寻址:隐含寻址(指令中隐含着操作数的地址)、立即寻址(指令的地址字段指出的是操作数)、直接寻址(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间接寻址(给出间接地址)、寄存器寻址(操作数放在通用寄存器)、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存操作数的地址)、相对寻址(PC+形式地址)、基址(扩大寻址空间)/变址(数组操作)寻址(寄存器+偏移量)
计算机组成原理
1.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字长: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主频:计算机的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中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
内存容量:存储信息的能力
前沿知识
1.数据挖掘:从大型数据集中提取数据的过程
数据仓库:存储所有大型数据集
数据仓库是数据挖掘的前期步骤,通过数据仓库的构建,提高了数据挖掘的效率和能力,保证了数据挖掘中的数据的宽广性和完整性。
2.图灵机和 0 型文法/无限制文法 等价
3.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管理的一门计算机技术
4.先写日志:在事务执行前先建立日志文件,再执行操作,有利于故障的恢复
5.数据库事务:访问并可能操作各种数据项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6.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