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交往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3.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4.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5.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在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科学揭示了否定的深刻结果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向旧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越。只有经过了否定,旧事物才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的否定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事物自我发展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有规律过程
2.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2.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1.文化为社会提供思想保证
2.文化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3.文化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4.文化为社会提供凝聚力量
唯物史观对人民群众的观点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7.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们群众学习的观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贯穿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
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的具体作用:
1.自发地调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造成一些消极后果:
1)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2)阻碍技术的发展
3)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积极作用
1)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
4)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发展
2.消极作用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2)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3)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风险
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1.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2.面对不同国家生产方式,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牛逼
niu